Exist, wander around.

“I'd sa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me is to understand.”

12.4.2022 – #Movies

Directed by 濱口竜介

Written by 濱口竜介 & 大江崇允 (screenplay), 村上春樹 (novel)

紅色的('87) Saab 900 Turbo,承載著兩顆受傷的心。 無法表露的心事,透過逝者的聲音與文本連結。

喜歡那狹小而寧靜的車廂所隱藏的感情。 喜歡透過座位前後傳遞的思緒變化。 喜歡彷若與世隔絕的公路奔馳,長途夜車的自我療癒。

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抽取了〈Drive My Car〉、〈雪哈拉莎德〉和〈木野〉的內容,另加契訶夫”Uncle Vanya”一劇。使人折服的編劇能力!導演濱口一如既往的深入人們內心的情感交錯,如用顯微鏡窺見他們人生的截片,而正是這局部的細微,奠定了他們人生的調子。


// 個人筆記 //

Read more...

30.3.2022 – #Movies

Directed by 今敏

Written by 村井さだゆき (screenplay), 竹内義和 (novel)

在電影中心看過《今敏:造夢大師》後,方知道今敏這個對業界影響深遠的動畫導演&漫畫家。

“PERFECT BLUE”,今敏先生的首部動畫長篇作品(改編自竹內義和的同名小說),以日本偶像文化作題材,透過夢與現實的交錯鋪排、懸疑式的故事表達,探討真實與自我——「你到底是誰?」一再重複的劇中劇台詞,是對主角未麻和觀眾的叩問。

畫面流暢地游走於虛實之間,巧妙的鋪排使我不經不覺代入了未麻的混亂精神狀態當中,感受她從偶像蛻變成演員的過程中對於自我的質疑和變化所帶來的痛苦。這種夢與真實的手法運用得極為純熟,劇中劇的情節與劇中現實呼應,刻意模糊那真幻的界線,引起不同聯想。

Read more...

25.3.2022 – #Movies

Directed by Michael Mann

Written by Stuart Beattie

Tom Cruise飾演的職業殺手Vincent,太有魅力,使人對他的過去經歷充滿好奇。每次殺一人,他和Jamie Foxx飾演的的士司機Max都會有一番對話。應該說,由Vincent上車一刻開始就經已耐人尋味。兩套信念系統的相撞,每次Max質疑完Vincent後彷彿都被他反駁得無言以對,抑或是無法理解。兩個立體的角色互相對比,Max懷著壯志十二年,覺得自己正努力謹慎前進,但終究他與夢想保持住一段安全距離。對其他人如是,他不敢完全實現自己,他會有所保留。Vincent則截然不同,冷靜、自信、俐落,充滿處世經驗,有自己獨特見解,nice to everyone,可以在解決目標前與他促膝詳談而旁人渾然不覺,口談盧旺達、宇宙人類渺小論、達爾文、易經,宛若看透世事。如此對立的關係理所當然地牽連到兩人生與死的結局,最後的場面亦呼應了Vincent初始的一席話。

乍看是一套講述殺手的驚悚電影,而情節的確緊張,之餘亦有點超乎想像。戲寫得好,拍得好,演得好。


—對話欣賞—

Read more...

10.3.2022 – #Books

Written by Jerry Toner

講回書本本身。

如何豢養一隻奴隸,使之對主人鞠躬盡瘁?八個大字:「公平對待,加以回報」。

又,五大元素:食物、工作、獎罰、衣服、住房,缺一不可。給予奴隸足夠的食物,並以額外的食物獎勵辛勤工作的奴隸;分配合適的住房和衣服,若表現越佳,所得則越優質;工作方面,除了慎重安排工作,亦該和奴隸訂立明確和可行的長期目標,例如獲得自由,使他們更加忠誠。同時,設立清楚分明的責任制,確保人人努力工作。亦要小心選擇和監督管家,以保護家產。也可將奴隸分組,以方便監管和引起競爭。最後,鼓勵奴隸生小孩,以產生更忠純的家奴,及將其當成人質,使奴隸更努力工作……

Read more...

10.3.2022 – #9ups

「古羅馬是一個移民的國際大都市,現代資本社會的雛形,在古羅馬時代就已建立,奴隸與主人,就像現代的勞工與企業,看羅馬時代的貴族如何管理奴隸,你會發現,身處21世紀的我們,其實尚未脫離奴隸時代。」書背上如此說。

先不提現代的白領和藍領是何種形態的奴隸,我隨意用DuckDuckGo搜尋「現代奴隸」,就有一大堆資訊顯示我們印象中的那種被虐待和奴役至死、終生不得自由也沒被當成人的奴隸仍然存在。超越時空的人口販子依然在世界各地拐騙各種老少男女,強行將他們從家人身邊分離,困到村子裡生孩子、踢至漁船上當免費勞工、推入工廠裡當童工等等。驟眼看,比較多報導的是海上奴隸,也就是與我們的口腔享受息息相關的漁業。

報導:「現代奴隸:看見臺灣遠洋漁業中的血汗」 pourquoi.tw/2021/07/05/comments-20210705-01/(林志鴻,2021年7月)

引用上文,「根據BBC報導,海產工業就是現代奴隸的其中一環,至今數千人被販賣至漁船上強迫勞動,當中甚至有人多年來都無法上岸,受害者透露,嘗試逃跑的人會被殺、被丟進海里。」

「《2016 全球奴役指數》指出:全球約有 4580 萬人的生活狀態屬於「現代奴隸」,其中以亞太地區為最多,佔總數的三分之二。」

而充斥現代奴隸的產業,包括電子產品、服裝、漁業、可可、蔗糖等。(來源:www.globalslaveryindex.org/2018/findings/highlights/)

換句話說,現代奴隸和我們相當接近。在香港生活,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購買各樣產品,只是每一樣產品的背後所連帶的鎖鏈未必是我們能夠想像的。未能夠想像,那就只能靠雙眼和雙手去了解:我們選購的產品,它的真正成本是什麼?是否包含對人/動物/環境的剝削?

舉例:

  1. 「巧克力奴隸:美味是非洲童工流血賣命換來!雀巢、好時挨告奴役兒童」 www.storm.mg/article/3473082?mode=whole(蔡娪嫣,2021年2月)

  2. 「美妝品的『零殘忍』,不單只看兔子標章,更複雜的內幕你一定要知道!」 www.vogue.com.tw/beauty/article/%E9%9B%B6%E6%AE%98%E5%BF%8D-%E5%85%94%E5%AD%90%E6%A8%99%E7%AB%A0-cruelty-free-beauty(Sara Radin&Yvonne Wang,2021年1月)

  3. 「電子垃圾:全球增長最快、回收率極低的家庭垃圾」 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443864(2020年7月)

要改變這種境況,很大程度要靠消費者的選擇和反映去推動。但是,生活已經夠煩,買樣野都要查東查西思前想後嗎?我是覺得盡力而為就好,另外這種求證的態度為我們帶來的好處其實並不限於「消費」這個行為吧。:–)

“Once we know and are aware, we are responsible for our action and our inaction. We can do something about it or ignore it. Either way, we are still responsible.” — Jean-Paul Sartre

P.S. 來看看你常用的牌子還有沒有在用動物測試?→https://crueltyfree.peta.org/ 似乎都幾多(囧) 唔可以再買了!

(太多backlink唔畀post,所以del哂開頭啲http[sosad])

6.6.2022 – #Movies

Directed by Wes Anderson

Written by Wes Anderson (screenplay by), Roman Coppola & Hugo Guinness (story by)

像觀賞一幅絞盡腦汁編排的畫作,處處細節心機,目不暇給。

難以言表的後感。走出戲院,就像是在藝術館逛了一圈後有種迴腸盪氣的感覺。

以報刊作主題,然後visualize當中的三篇文章,idea太正。初次接觸Wes Anderson,入場前知其以風格突出和畫面佈局聞名,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PS1 連主題曲”Aline”都有極精彩嘅動畫MV,真係痴筋,要睇幾多次先得?

https://yewtu.be/watch?v=8NWcHjBjKq8

PS2 見到有人話開場個shot喺以前一套戲”Mon Oncle”(1958)用過

https://yewtu.be/watch?v=6mtluyHcOnk

1.4.2022 – #Movies

Directed by 鄭保瑞

Written by 歐健兒、岑君茜

地獄的邊緣在這黑白人間。

坑紋滿佈的石屎地,大雨滂沱的水窪,踐踏其上的仇恨、寂寞與內疚混合體。質感強烈。

凌亂掩埋的垃圾堆,築起後巷隱屋的命途,穿梭其中的罪與罰。情感濃烈。

彷彿跟女主角王桃一起經歷了一場以贖罪為名的無間受傷之旅。男主角斬哥的釋懷一笑後,她日後的人生更是難以想像。甘願活著受苦的人,只是不想死。

PS. 場景、美術、鏡頭優質,見到池內博之很驚喜

//

—個人筆記—

Read more...

28.3.2022 – #Movies

Directed and written by 濱口竜介

三次偶然,三種想像。

《偶然與想像》,戲名帶有日式詩意,每段故事的片頭以圓舞曲配上充滿魔幻感的文字圖像,給人一種拆開禮物包裝的亮麗感。那恰如其分卻又帶點意猶未盡的收尾,就彷似暢快地讀完三篇短篇小說後,要花上整天的時間去回味故事內容一樣。

Read more...

25.11.2021 – #Movies

Directed by Sara Colangelo

Written by Max Borenstein

電影拋了條問題:「生命何價?」

更加直接的問法:「CEO條命係咪比清潔工人價值更高?」

可是之後卻避而不談。

家屬反映基金不該用formula去計算賠償額,要fix the fund,但直到最後都完全沒有著墨應該fix什麼、點fix,總之結局就是fixed,皆大歡喜。

而對於基金的關鍵人物,主角Kenneth的心態轉變,也沒有深入的描寫。

有很多值得發揮的角色,卻只有片面和鬆散的推砌。

因為太有期望,所以睇完好失望。


—個人筆記—   

Read more...

14.10.2021 – #Books

Written by 丘引

個人被奴役、被壓逼,聖殿被毀,猶太人逃離家園兼失散各地,千年來遭遇各種歧視和逼害,二戰期間更有六百多萬名猶太人死於大屠殺。然而,猶太民族至今仍屹立不倒,當中更是人才輩出,到底是怎麼樣的信仰和堅持令他們擁有此番成就?

本書深入淺出,作為了解猶太人的宗教、文化和歷史的入門書而言很不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