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 name is laura.

Movies

28.3.2022 – #Movies

Directed and written by 濱口竜介

三次偶然,三種想像。

《偶然與想像》,戲名帶有日式詩意,每段故事的片頭以圓舞曲配上充滿魔幻感的文字圖像,給人一種拆開禮物包裝的亮麗感。那恰如其分卻又帶點意猶未盡的收尾,就彷似暢快地讀完三篇短篇小說後,要花上整天的時間去回味故事內容一樣。

Read more...

25.11.2021 – #Movies

Directed by Sara Colangelo

Written by Max Borenstein

電影拋了條問題:「生命何價?」

更加直接的問法:「CEO條命係咪比清潔工人價值更高?」

可是之後卻避而不談。

家屬反映基金不該用formula去計算賠償額,要fix the fund,但直到最後都完全沒有著墨應該fix什麼、點fix,總之結局就是fixed,皆大歡喜。

而對於基金的關鍵人物,主角Kenneth的心態轉變,也沒有深入的描寫。

有很多值得發揮的角色,卻只有片面和鬆散的推砌。

因為太有期望,所以睇完好失望。


—個人筆記—   

Read more...

14.3.2022 – #Movies

Directed by Alexander Nanau

Written by Alexander Nanau, Antoaneta Opris

·事件發生在羅馬尼亞,其時任執政黨為社會民主黨(Partidul Social Democrat),政府貪腐問題嚴重,事發前三個月總理才被指控欺詐、逃稅、洗錢等而受審。

·Bucharest市內一間夜店Colectiv大火,數百人傷亡,事後發現夜店的各項設備根本不合符消防規格,安全指示、逃生出口等沒有一樣達標,釀成慘劇。

·《體育公報》記者Tolontan:「當媒體向政府屈服,政府就能賤待他的人民。這是世界慣例。」 他率先調查及揭露死傷者數目龐大的背後原由:醫療系統都被官員腐蝕到壞咗。明明沒有燒傷病房,卻訛稱以歐洲最高規格技術醫治傷者,並拒絕將他們轉送歐洲其他醫院;院方更使用被廠方稀釋過的消毒液,加上種種不當的處理手法,導致留院燒傷者受細菌感染死亡。

Read more...

21.7.2021 – #Movies

Directed by 高子彬

Written by 林家棟、何靜怡

簡短後感:抱有期待入場,不久就失望,甚至想離場(?)

現在調整好期望,它的定位的確不同《濁水》或《手捲煙》。要表達的主題顯而易見:老人的孤獨、時代老人面對的問題(一眾請殺手殺自己的老友記)。

謝賢:孑身一人,被時代淘汰

馮寶寶:養兒防老,失敗之餘仲要養埋個孫

林雪:無錢無人無健康+沉了船

可是電影的剪接實在令人太出戲。零碎,欠缺連結,畫面很片面,感覺就只有一條line。說故事的方式是東一忽西一忽然後格硬拼湊在一起,有像在看CCTVB的感覺。感覺較求其。演員方面,明明該是最突出的「爺孫情」卻像裝飾,兩者的感情沒有鋪墊,令人無法投入,感覺馮寶寶和兒子&林雪沉船那邊還比較有感情。

絕對可以拍得更好。

21.7.2021 – #Movies

Directed by 陳健朗

Written by 凌偉駿、陳健朗

在幻光暗影裡,點起手捲煙。呼出縷縷白霧,前塵未隨煙滅。迷離看不清現在,苦痛中我的部分在沉睡。難宣於口的愛與愧,埋藏在鐵盒煙絲。得君為我捲煙,卻是茫茫訣別時。

Read more...

12.3.2022 – #Movies

Directed by Jasmila Zbanic

Written by Jasmila Zbanic (screenplay by), Hasan Nuhanovic (inspired by the book “Under the UN Flag” by)

彷彿同處難民營,感受當中時間的折磨。

塞爾維亞軍的殘暴、波斯尼亞人的無助、聯合國的愛莫能助,這個三角旋渦一步步將觀眾的內心捲入自二戰後歐洲最為暗黑的種族屠殺事件當中。尾段處理得精彩,好幾幕像被捏住心臟,強烈的臨場感令我全情投入Aida的心境。

回到舊居、在亂葬崗被挖出之後,Aida重投小學教師身份。一次學生上台表演,台下家長包括同胞及昔日的敵人。片中逐一close up孩子的表情(之前都有過一次,極其深刻),這偽裝的和平底下是兩族人之間無法癒合的傷痕。而在經歷過慘絕人寰的戰爭之後,失去一切的Aida仍然選擇回到舊城市的小學教書。對於這群未受染色的孩子,她的內心有何盼望?在最後的鏡頭,我在她的神情背後讀到了無比複雜的情緒……

Read more...

31.7.2021 – #Movies

Directer & written by 西川美和

日文意思:美好的世界

放棄自己的人格,隱沒自己而隨波逐流,你就能獲得廣闊的一片天、美好的世界。

電影的鋪敘很長,基本上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最後三上決定收埋自己見義勇為抱打不片的偏激性格,在掙扎之中不斷忍耐,時間雖短但這種自我閹割卻要了他的命。

三上假若保持自我,就會換來社會性死亡(失業/坐監again)。

然而,他決定了埋沒自我,最終卻換來個體性死亡。

這種比喻再明顯不過。

PS 電影較為散亂零碎,有種刻意感,令我不太投入三上的人生QQ

24.10.2021 – #Movies

Directed & written by 李駿碩

戲名四字皆水,開首卻充滿火氣。受到不公對待,街友決定要討回公道。呢頭被清了場,便找那天橋底建造木屋新家。

沒有峰迴路轉的故事,鏡頭下盡是無聊而平淡的街友生活。飲酒吸毒食花生,養魚睇書捉象棋。

現實感生活感相當重。每個街友都各有故事,也許各有可惡之處,然而戲裡沒有明敘太多街友的前塵往事,倒是集中於他們當下的相處和生活日常。在這之間散發出來的人性味道,就是電影吸引之處。

最深刻的兩個角色:輝哥和老爺。他們的背景刻劃比其他角色稍多,過去陰霾的影子甚重,流露出較複雜的情感,而最終選擇的道路相近。

濁水或是漂流,人都可好好活著。唯獨是心火熄滅,人就倏然而去了。

21.7.2021 – #Movies

Directed by Vadim Perelman

Written by Ilja Zofin (screenplay), Wolfgang Kohlhaase (novella “Erfindung einer Sprache”)

睇完戲,最困擾我的一件事,是我該認為上尉這個人最後的結局是抵死還是慘?

如果局部地看他和主角的相處,除了他因發覺受騙而發怒打了主角一身外,其餘都是偏向好的一面。當然,一切是建基於他有求於主角,而主角又滿足到他的需求。另一邊廂,在主角眼中,他和其他納粹黨員沒兩樣。上尉辯稱自己不是殺人犯,主角則說你管殺人犯的三餐,直接殺人和間接殺人之分罷。

不過是上尉這個人比較沒那麼愛國、比較著重自己的利益,又恰好他本身對於利益一致而幫得手的人比較友善吧。他加入納粹黨不是為了什麼理想主義,純粹是見到那些黨軍官過得不錯,也就心動罷。他對眼前各種惡視而不見,沒有什麼人性掙扎,只想著他的餐廳夢。

Read more...

29.7.2021 – #Movies

Directed & written by Mohammad Rasoulof

四個單元的故事,圍繞住那些充當「劊子手」的尋常人。電影節奏緩慢而細膩,有充足的鋪排讓觀眾察覺端倪,以及思考裡面那些衝突背後的答案。

全片聚焦於個人的抉擇、人際關係及生活。沒有說明太多背景時局,因為僅憑主角們要面對的事情就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極權的影響就是落得如此生活化,沒有人可以逃離,每一個道德選擇都會互為影響。當殺生的命令落到最底層,結局似乎是無可改變的,只餘行刑者的良心掙扎。而當一層層的結果加疊起來,就形成了機械式的龐然之惡。行刑者失去了人的身份,成為了殺戮機器的齒輪。在極權的設定裡,你和我,要不是行刑者,就是受刑人。

如今,我們未必要面對像戲中要「拉凳」的局面,但可想而知的是,對惡的俯首只會一步步將我們推往萬劫不復的深淵。

導演親身示範了何謂不妥協之勇。如果一部電影是一種語言,這是一套教我們說不的真實的戲。

//

—個人筆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