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ist, wander around.

reverie

29.7.2025 – #reverie

最近讀到牟宗三先生的«五十自述»,裡面有他「生命在其自己,離其自己,最後復歸自己」的闡述。不顧內容,單是這舉綱已縈繞內心多日。自己大概是處於中間的狀態,與自己失去了連結,而自己好像一直逃避承認。最能呈顯這事實的,是我久久未有安靜坐下寫作。作為一個不善言辭,腦中思緒大量而複雜的人,文字是較能貼近自己的表達方法。每次寫字都是整理,如同貓咪舔毛一樣,有疏理、消毒之意。近年的情緒不佳、腸胃不適,大概部分原因是一些積壓的念頭沒有想開,有毒的思維在擴散,之所以近來我會重拾遺忘已久的東哲和禪學,也就是gut feeling要我解困。

不寫字絕對不因為忙碌。有一個癥結我需要面對的是,我如何看待寫字這件事。以前自負,不怕將文字公開,皆因覺得自己思想領先,義正辭嚴,不懼批判與辯論。慢慢地接觸世界層面多了,由獨佇一角走向人群之中,由側重思想變成側重實踐,面向外界的我如自己所願般成長了,但內在的我——精神層面的自己則故守原地,跟不上變化。所以自卑,覺得不值一提,也認為不能總是批判一切,「能言善辯」底下是個小人,正如一些鑽研聖人之道卻走得背道而馳的人,是我最為睥睨的。「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此話深深影響我十多年。

如是者,盡其量紀錄一些閱後感言,但真正觀照心靈的就留在腦內組織,不願花功夫整理,草草留下幾句在手寫本上,日復日而落得現在三十出頭,感覺到自己沒有完整的人生,好像有許多時間都處於斷裂消耗之中,不承認自己有所創造或是什麼作為,所有東西交織繫結,卻是東一窟西一窟成不了網。談不上枯燥,只是雜草叢生,如同一塊久沒打理的農田,天雨降澤滋養了作物也滋養了旁草,雖有收成但令人心生厭惡。

越是這樣我就越說不出口。沒有影響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因為那是向外的工作,反倒是一些試圖走向我內心世界的人,他們在遠方呼喚,沒有正確用上地圖指南針,自顧自的朝著他們心目中的我的幻影移動,我還要追趕著安撫他們,這樣叫我更累、更自責。總總原因,使我沒有力氣處理許多積存的想法,以致於遺忘,以致於斷聯,最後精神飄落,成了那樣無趣的人。

拯救自己的方法,一直都是寫作。再避而不談的話,我大概就沒了。

此為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