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與東亞世界》(2022)

23.6.2022 – #Books

Written by 金文京

作者金文京教授乃朝鮮裔的日本人,二零一零年以日文出版《漢文と東アジア―訓読の文化圏》,其後自行翻譯成中文並加以補充,成為這本面向中文讀者的《漢文與東亞世界》。

本書通過使用漢字、漢文的不同情況,探討東亞各國不同的國家觀和世界觀。同時亦分析東亞各國與當時作為文化光源地的古代中國之間的地理距離和交流情況等如何影響各國形塑自身的語言觀和民族觀。

更有趣的是本書提及印度文化對東亞的影響。眾所周知佛教影響中國極深,而當朝鮮半島和日本受中國文化熏陶時正好遇上佛教盛行,於是兩國透過中國翻譯佛經(印度梵文)的過程,從中啟發對漢文、自身語言、甚至乎國際關係的另一番理解,並從此遺留深遠的文化意義。

👆🏻讀後使我更加好奇古代各國的文化交流與關係。定必與現今相映成趣。

最後,作者略有反思東亞各國之間的未來。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困難自不待言,「漢字文化圈」也似乎不可能。作者本身並無結論,但以東亞諸國之間的眾多矛盾來看,很難走上那條盟邦(?)之路吧。


零碎想法:

說到底,語言的特質是靈活,除非它的目的是表達而不被聆聽、紀錄而不被閱讀,唯有不被理解的語言才有保持正統純正的可能。

我們無法避免語言的使用習慣會改變,亦因此作為使用者的我們需留意自己如何改造了語言。近幾十年常談的「歐化」、近年常引人警惕的「支那化」,除了關乎語言的美感、歷史內涵、文章的表達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內裡盛載的文化思想和蘊含的情緒,能夠反映人,甚至是該民族的共同性格和思維。

粵語?廣東話?香港話?同一種語言定必有地區性嘅分別,口音、表達習慣、俚語等。

要做到粵語入文,應該要增加對粵語辭彙嘅認識,以免經常「有音無字」。另外,曾經都有人提倡香港人應該個個都要學識粵語拼音。見住候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講普通話(有傳言話佢根本識講流利廣東話,而家唔講嘅背後原因係——),香港嘅官講普通話喎,加上不時聽到街邊中小學生講普通話,真係有啲驚。


本書購自一拳書館